牛逼的中国浏览器,美国商务部的网站都敢直接屏蔽。连长城防火墙都没干的事儿,居然被你们给干了,实在让人佩服!
之前我写了一篇关于“美国下架微信和TikTok政策 对用户有哪些影响”的文章,其中涉及到一个网址,就是美国商务部发布该政策的网址,“Commerce Department Prohibits WeChat and TikTok Transactions to Protect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点击可以查看美国商务部该报告的原文)。就是这么一个事件,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事情。真的想感叹一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真的是什么都做的出来,真的是一点底线都没有。
我将该网址在不同的浏览器中打开,操作的设备是Windows10,且都是在不翻墙的情况下进行测试。这些浏览器风别是:Chrome、Microsoft Edge、Brave、360极速浏览器、搜狗高速浏览器、QQ浏览器、猎豹浏览器。另外需要说明一下美国商务部网址:https://www.commerce.gov/ 目前是没有被中国网络防火墙阻断的,在中国大陆是可以正常打开访问的。以下就是我通过上述浏览器访问该报告的测试结果。
Chrome浏览器:这个浏览器无容置疑,在防火墙不阻隔的情况下,可以正常打开。
Microsoft Edge浏览器:Edge浏览器也可以正常打开。
Brave浏览器:Edge浏览器也可以正常打开。
360极速浏览器:如下图所示,该浏览器是采用Chrome内核的,无法正常打开。而且我分别在正常浏览模式和无痕浏览模式下去测试,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下面我截了2张图,大家可以看一下。特别是在无痕模式下无法打开该网址,这就说明一个问题,360方面无论是正常浏览还是无痕浏览,他们的网址监控功能都是起作用的。那么这个无痕其实就是一个假功能。当然为了让用户产生错觉,该浏览器会在使用无痕浏览的时候不在本地保存浏览记录,这样使用者就会认为360官方后台也是不保存的,其实从这个小小一个案例中你就可以看到事实并非如此。
上图为:360极速浏览器正常模式下测试截图
上图为:360极速浏览器无痕模式下测试截图
搜狗高速浏览器:如下图所示,搜狗浏览器和360真的是一丘之貉,其所有的情况和360极速浏览器一摸一样,重复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另外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时,搜狗浏览器安装完毕之后,当你正常关闭该浏览器之后,我查看了Win10的进程管理器,发现其中有两条进程始终在后台运行,分别是“搜狗安全防护中心(搜狗浏览器安全中心)”和“搜狗用户交互中心”。我虽然没有仔细的去研究这两个进程,但是从其字面上的意思来推测出它有如下功能应该不成问题的:1、监控设备中安装了哪些应用软件;2、监控各个软件的运行状态(开启/关闭)。是否监控流量就不去说了,就刚刚这两条就够吓人的了。如果你的设备中安装了VPN或其它翻墙工具,你认为搜狗会不知道吗?
上图为:搜狗高速浏览器正常模式下测试截图
上图为:搜狗高速浏览器无痕模式下测试截图
上图为:搜狗高速浏览器关闭状态下,系统进场管理器中的截图
QQ浏览器:如下图所示,此次腾讯是被打击的对象,它封锁该网址不能说应该,但相对于其它几款浏览器而言,至少算是情理之中吧。同时测试了在微信中发送该网址给其它人之后,点击网址打开就如下面第三附图一样,被屏蔽。最后需要说明一点就是当我正常关闭QQ浏览器之后,在系统进程中始终有三条“QQ Browser”的进程存在,且其中第二条的CPU占比高达51.7%,都不知道它在干什么,都被关闭了还如此占用用户的设备资源!(闲话:偷用户数据么也低调点,好吧!)
上图为:QQ浏览器正常模式下测试截图
上图为:QQ浏览器无痕模式下测试截图
上图为:微信中打开美国商务部的网站也被屏蔽截图
上图为:QQ浏览器关闭状态下,系统进场管理器中的截图
猎豹浏览器:如下图所示,猎豹浏览器是可以正常打开的。虽然猎豹浏览器可以正常打开,在此事件中表现不错,但并不表示该浏览器是安全的。我并不建议大家去使用它,之前它的海外版CM Browser已经被印度政府所禁用。当我关闭猎豹浏览器之后,在系统进程中始终出现“猎豹安全浏览器安全防御模块 (猎豹浏览器安全中心)”的进程条,这种名字就起的挺吓人的,好像它什么都要管一样。都把它关闭了,还赖着不走。
上图为:猎豹浏览器正常模式下测试截图
上图为:猎豹浏览器关闭状态下,系统进场管理器中的截图
2020年9月20日更新:今天我在小米手机中的自带浏览器和UC浏览器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让我很诧异。其自带浏览器和UC浏览器都可以成功的打开美国商务部网址的首页:https://www.commerce.gov/ ,但是无论是通过网址输入还是通过在官网中点击此文“Commerce Department Prohibits WeChat and TikTok Transactions to Protect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均显示该网页无法打开。看这个情况是只屏蔽了这篇文章(其它文章未测试)。
通过以上这个事件,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中国很多软件服务商对于用户隐私数据的挖掘和窃取真的可以做到不择手段。在此事件中甚至可以看到作为一款浏览器,他们居然可以左右用户应该看什么,不应该看什么!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难道作为用户自己没有分别能力,在这样的事情上还需要你们劳心劳肺?我们又不是幼稚园的小朋友。
在此呼吁:提高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即使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也要尽力去保护自己仅有的一些隐私。也许之前你没有这个意识,但从现在开始也不晚,如果从此刻开始,那么你未来的隐私数据就会得到较好的保护。
请大家转载传播此文,让更多人看到,远离无良浏览器。
应该是通过类似 google 安全列表的方式做的
brave://settings/security?search=security
虽然GFW没有屏蔽,但是这些胆小的助纣为虐的互联网公司却决定自我审查,避免一切不同的声音。